桃李劫剧情介绍(桃李劫剧照)

98影评网 影视资讯 6 0

桃李劫基本资料

1、《桃李劫》是一部描绘青年人命运沉浮的悲剧故事,主人公陶建平和黎丽琳,这对曾经的校园情侣,毕业后步入婚姻,却因陶建平的正直性格与职场欺诈的冲突,他辞职失业,黎丽琳也因公司骚扰遭遇困境。生活压力迫使陶建平在工厂辛苦劳作,而黎丽琳因无人照顾不幸受伤,最终不治而亡。

2、电影标题为 桃李劫,其中文片名即为《桃李劫》,此外还有一个国际英文版的片名 Plunder of Peach and Plum,又称为《Fate of Graduates》或《The fate of Tao and Li》。这部电影属于爱情题材,带给观众一段深情的叙事。影片时长适中,长度为121分钟,足以让剧情深入展开,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3、作为编剧袁牧之、导演应云卫和主演陈波儿的共同“处女作”,影片采用了国外先进的艺术理论,使得《桃李劫》成为有声电影艺术的典范,插曲《毕业歌》对影片情感表达精准。然而,进步电影的影响力引起当局关注,导致“电通”在1935年底因资金压力结束业务,人员转投其他公司如“明星”、“联华”。

桃李劫剧情介绍

1、陶建平与黎丽琳原是一对幸福的夫妻,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理想与期待。然而,陶建平的正直性格使他在职场上遭遇挫折。他曾在鸿济轮船公司任职,因反对超重运载货物与经理发生冲突,愤然辞职,失业在家。黎丽琳也因公司经理的骚扰失去工作,两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2、陶建平被判处死刑,临刑前他向以前的校长讲述着事情的缘由……陶建平和黎丽琳刚从学校走进社会。他们结婚后,陶建平到了轮船公司工作,但和公司 经理发生矛盾,双方冲突起来,陶建平一气之下辞了职。陶建平四处奔波寻找工作,但到处碰壁,遇到的不是白眼就是欺骗,对此他深感灰心。

3、主演:袁牧之,陈波儿,唐槐秋 等 剧情简介:《桃李劫》是电通公司的第一部作品。影片叙述刚从建筑工艺学校毕业的两个青年陶建平和表妹黎丽琳,抱着“为母校争光、为社会谋福利”的理想走入社会。他们结婚后,陶建平在一家轮船公司工作。

4、《毕业歌》是电影《桃李劫》的主题曲。影片《桃李劫》摄于1934年,是上海电通影片公司制作的第一部影片。由袁牧之、陈波儿、周伯勋、唐槐秋主演,影片描写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

袁牧之简介

1、袁牧之(1909年3月3日到1978年6月30日),原名袁家莱,生于浙江宁波。袁牧之是中国电影事业的杰出先驱,他对中国电影的贡献和影响深远。他童年时期就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了洪深组织的戏剧协社的演出。

2、袁牧之,原名袁家莱,出生于浙江宁波,深受新戏剧运动影响。幼时的他热衷于戏剧,常在家中自编自导,甚至与隔壁的哑巴兄妹一同演出,一人分饰三角,为逗家人和邻居欢笑,他时常跺脚提醒大家专心看戏。13岁时,袁牧之加入洪深创办的“辛酉剧社”,尽管角色不重,但他积极参与各项工作,包括领座员。

3、袁牧之原名袁家莱,1909年3月3日,生于浙江宁波。毕业于东吴大学。1946年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第一任厂长,文化部电影局第一任,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代表,第二届中国文联委员,第一届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副。1978年6月30日由于中暑导致的高烧,不幸与世长辞。当时刚过完69岁的生日。

《毕业歌》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歌?

毕业歌》《桃李劫》的插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歌曲在影片中一群青年毕业前欢聚一堂时首次出现,影片结束时又再度响起,提示了影片主旨。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由于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传唱一时,特别为青年学生所喜爱。

桃李劫主题曲是《毕业歌》。《桃李劫》是一部中国电影,其主题曲《毕业歌》在电影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桃李劫》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对年轻人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在社会变革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选择。而《毕业歌》作为电影的主题曲,不仅与电影的主题紧密相关,还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歌词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毕业歌》是聂耳在1934年为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的故事片《桃李劫》所创作的主题歌。他通过《毕业歌》这首电影主题曲描写这群青年在毕业典礼上集体高歌的场面,表现青年的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满腔热情。而该曲歌词中的一个个口号意在唤醒广大的青年们,再浑浑噩噩下去已经不行了。

是电影《桃李劫》插曲,同时也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描写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影片《桃李劫》摄于1934年,是共产党组织新开拍的左翼电影阵地——电通影片公司制作的第一部影片。

标签: 桃李劫剧情介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