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电影蒙太奇的发展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Andr Bazin, 1918-1958)对蒙太奇的作用提出异议,认为蒙太奇是把导演的观点强加于观众,限制了影片的多义性,主张运用景深镜头和场面调度连续拍摄的长镜头摄制影片,认为这样才能保持剧情空间的完整性和真正的时间流程。
无声电影时期,蒙太奇已发展显著。1927年有声电影的引入,使得电影艺术和理论都经历了巨变。声音的加入使得电影从单纯的视觉表现提升到更真实的反映生活,一些原本无声电影的假设和作者直接表达方式不再适用,引发了艺术家如卓别林和雷内·克莱尔的质疑,理论家爱因汉姆甚至对此持否定态度。
因此,他又为蒙太奇下了个定义:“在电影艺术作品中,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全面地展示和阐释现实生活中各个现象之间的联系。”并认为蒙太奇决定于导演天资的高低,“这种天资使导演善于把生活现象之间的潜伏的内在联系,变为彷佛昭然若揭的鲜明可见的可以直接感受而不必解释的联系”。
蒙太奇的发展历史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译音,原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语。影视理论家将其引用到影视艺术流域,指的是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蒙太奇是指通过对镜头有目的、有逻辑的组接。在其间建立联系,从而产生丰富意义的电影创作手法。它的作用首先是建立影片中时空关系,进行叙事。
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火车进站》标志着电影时代的开始,尽管起初仅作为新技术展示和娱乐,但其单镜头呈现的运动影像已展示了影视基本元素。随后,电影的发展开始分化为两个方向:一是纪录电影,追求真实记录现实;二是虚构故事片,旨在再现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电影工作者在分析了格里菲斯等人 的创作经验之后,根据新生苏维埃政权对电影艺术的要求,并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把蒙太奇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电影理论体系, 从而形成了苏联蒙太奇学派,代表人物是库里肖夫、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
叙事蒙太奇的四种方式
叙事蒙太奇的四种方式如下:平行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是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将同一时间段内、不同空间中屡开的两条或两条以上情节线索组接在一起,互相呼应、联系,彼此起着促迸作用的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的形式有时间型蒙太奇、空间型蒙太奇、视觉型蒙太奇、意念型蒙太奇、前后台效果。时间型蒙太奇:按照时间先后次序,将故事中不同时间点的情节进行交叉穿插,让观众在不同时间点内获得更多的故事信息。
抒情蒙太奇 抒情蒙太奇是指保证叙事和描写连贯性的同时,表现超越剧情之上的思想和情感。最常用的抒情蒙太奇,往往在一段叙事场面之后,恰当地切入象征情绪情感的空镜头。空镜头也就是景物镜头“,是指画面中没有人,是导演阐明思想内容、叙述故事情节、抒发感情的重要手段。
.颠倒蒙太奇这是一种打乱结构的蒙太奇方式,先展现故事的或事件的当前状态,再介绍故事的始末,表现为事件概念上“过去”与“现在”的重新组合。
标签: 蒙太奇剧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