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餐》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观影中一直会想起侯孝贤导演的《南国再见,南国》,不论是镜头还是音乐,可能是用了林强的原因。但《路边野餐》对电影的开创性要超过侯孝贤,贾樟柯《山河故人》时间线也是过去现在未来,但是远没有毕赣做得好。
《路边野餐》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贵州凯里的乡村医生,独自踏上了寻找弟弟的儿子的路程,而在多年前他曾经坐牢,出来时妻子却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的故事 。在贵州黔东南神秘潮湿的亚热带乡土,大雾弥漫的凯里市区诊所里,两个医生心事重重活得像幽灵。首先是两个同母异父的兄弟。
《路边野餐》亦是一部在国内外拿奖拿到手软的高口碑影片。这些奖项既是对《路边野餐》的认可,也是对青年导演毕赣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文艺片的一种鼓励。笔者特此安利该片,也是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观众能看到这部走心之作,口碑佳片。
《路边野餐》的影像风格独特,采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和跟随拍摄,营造出一种真实而梦幻的感觉。电影的音效和音乐也十分出色,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观影体验。同时,该片还涉及了时间、记忆、爱情等深刻主题,引发了观众对于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让我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深入探讨电影《路边野餐》的魔力。这部电影以一种深情且细腻的手法,探讨了失去的主题,如同魔幻现实主义的精髓,挑战我们对现实的理解。魔幻现实主义,这个源自拉丁美洲的文学流派,其诞生并非源于教科书的定义,而是源于生活中的沉痛现实。
《路边野餐》观后感范文: 毕赣导演的《路边野餐》,是一部非常典型的作者电影(文艺片)。影片具备一般作者电影那些常见的标签,讲述底层小人物的生活、非线性叙事、长镜头等等。同时也具备很多作者电影给一般观众的观感,那就是看不太懂。
《路边野餐》——诗化的意像与多重主题表达
1、《地球最后的夜晚》可以说是一部剑走偏锋的悬疑片,相对《路边野餐》的复杂结构简单不少,很显然是毕赣对观众认知度的一次妥协,正因为结构的简易化令本片逊色《路边野餐》不少。 毕赣成功向世人宣告了电影并非是单纯地讲故事,而是可以表达抽象的光影仪式感。如果将电影划分为三个阶段,笔者认为毕赣可以排第二阶段。
2、《路边野餐》有一首符号化非常强烈的歌曲,即片中不断被反复、多次吟唱,且时而影影绰绰,时而清清晰晰的片尾主题曲《告别》。我无法参透导演毕赣的所思所想,但根据主人公陈升的人生经历,以及我多剧情的大致理解,个人认为,这应该是一种心声,一个向往。
标签: 路边野餐剧情介绍